OCZ美商德可企業專訪 / SSD固態硬碟製造專家
固態硬碟SSD(Solid State Disk)發展至今,已經快要有接近10年的時間了。以往在DIY主機的零件選購中,玩家們因為單價的因素,通常只能以傳統硬碟作為系統碟的主要選擇。但隨著快閃記憶體的技術成熟,不僅是價格上越來越有競爭力,在傳輸效能上,更有著傳統硬碟無法匹敵的優勢。而在市場激烈競爭、大廠紛紛投入品牌資源的當下,能夠屹立不搖的品牌實屬少見。
以固態硬碟SSD聞名的廠商「OCZ」美商德可,在品牌早期,以記憶體、週邊產品聞名。後來在經營策略調整下,以固態硬碟作為主力,並推出一連串全新技術產品。像是首先採用當時最新控制器技術的「Vertex」系列、以及具備斷電保護的「Vector」系列,還有最新推出、採用TLC顆粒的「Trion」系列等等,雖有眾家大廠環伺,但依然有著相當不錯的市場能見度。本期筆者實際專訪OCZ台北亞太總部,並前往產線進行參觀,讓各位玩家們了解現今固態硬碟產業的最新發展。
參訪當日,在OCZ亞太總部接待筆者的,是亞太區業務副總裁 — 林君穎(Gene Lin)先生,以下將以問答的方式,進行一對一的訪問。
筆者:玩家間對於OCZ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以高效能、玩家級的產品為主,可否請副總簡介一下OCZ產品發展的歷史?
副總:OCZ在品牌草創初期,主要以超頻記憶體、USB隨身碟、電源供應器、散熱器等產品聞名。在主機板、記憶體超頻盛行的年代,配合台灣的供應鏈夥伴,我們創造出許多以「超頻」、「散熱」而聞名的記憶體產品系列。不過隨著記憶體顆粒價格與產業的變化,OCZ當時決定終止記憶體產品線的開發,並將資源投入尚在萌芽階段的SSD固態硬碟產業。
在開始推廣SSD產品的初期,OCZ推出了多款兼具效能以及穩定性的產品,也在SSD的市場與消費者間,建立了相當穩固的名聲。而在今年加入Toshiba東芝集團之後,OCZ正式更名為「OCZ Storage Solution」,以更好的技術基礎來進行市場的經營。
筆者:近期的新產品「Vector」、「ARC」、「Trion」,在市場上的能見度的確很高,可否請副總說明一下目前產品的技術發展?
副總:如果就零售市場來看,在最近幾年,許多知名的原廠、模組廠,紛紛投入了SSD市場的競爭中。如果純就產品技術來看,SSD本質上是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與控制器(Controller)的綜合體,控制器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子系統,透過與主機板的傳輸溝通,將資料完整、安全地儲存在快閃記憶體之中,並提供多種比對、除錯等保護機制。
而在OCZ初期的產品中,我們大量使用了由Indilinx、SandForce兩家廠商所提供的SSD控制器,並且成功的推向了市場。其接近SATA 6 Gbps的傳輸表現、以及相對平實的價格,在推出的初期,也讓市場有了相當高的關注度。而後隨著發展,OCZ併購了Indilinx團隊,並且開發出了代號為「Barefoot」、採用ARM架構基礎的SATA控制器,正式走向「自有主控」的階段,並且開始針對新的SATA Express、NVMe等傳輸規格,進行全面性的企業級、消費級產品的開發,像「Vector」、「ARC就是這個階段誕生的新產品系列。而在加入Toshiba集團後,快閃記憶體的來源更加穩固,同時也與Turnkey Solution的夥伴一同配合,以Toshiba的主控,搭配自家的快閃記憶體,推出了「Trion」系列。一系列產品技術的演進,也組成了OCZ今日的產品內容。
筆者:您剛剛所提到的「SATA Express」與「NVMe」的產品,是否已經開始在零售端開始銷售?
副總:其實在今年初,針對原生SATA、M.2、PCI-E等固態硬碟需求,OCZ發佈了新款的「JetExpress」控制器,這是一顆具備了原生PCI-E 3.0 x4 Host界面的產品,提供總共高達8GB/s的頻寬,並且支援8~16組ONFI通道,還有1~2GB的DDR3 DRAM快取設定等等。以往在M. (https://www.onecrazyhouse.com) 2、PCI-E等SSD產品上,競爭對手必須使用橋接晶片,才能夠將SSD的控制器,從SATA切換成其他界面,導致訊號以及效能上的損失。但在「JetExpress」之下,由於原生支援PCI-E 3.0以及NVMe指令,不管是效能、體積,還是界面的選擇上,都可做到一體通用,不管未來界面如何改變,以企業級、或是消費級的產品而言,都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今日也有樣品可供參考。
筆者:新款的「Trion」系列推出後,有玩家們提出了對於TLC產品的疑慮。我們都知道SLC轉換到MLC時,市場也有類似的聲音,您的看法為何?
副總:其實以品牌的操作而言,上游快閃記憶體的技術,我們都會定期的更新並且關注其發展。從SLC到MLC的那段期間,玩家們也許在意的是產品的價格以及耐用程度。但當時除了價格的差異之外,單顆快閃記憶體的容量,也有著明顯的改變。在追求更大的儲存空間之餘,SSD受限於尺寸、規格的關係,採用MLC顆粒,不僅是上游供應鏈的變化,亦有玩家們對儲存容量的期待。如果玩家們對於儲存產業有所了解,其實最近1~2年,傳統硬碟廠商在零售端有著相當大的壓力,原因就是在於SSD已經可以用更好的單位成本,提供給消費者作為系統碟的主要選擇,進而影響傳統硬碟的銷售,如果依然是採用SLC顆粒的話,市場也許至今還無法發生什麼改變。
而在MLC轉往TLC的道路中,玩家們其實對於耐用的疑慮似乎來的更高。但以零售產品而言,OCZ將會堅持一貫的立場,以高標準的生產以及測試條件,以確保每一顆出廠的產品,均能符合市場對於產品的品質要求。同時,OCZ近期也啟動了業界標準最高的「ShieldPlus」保固服務,如果產品使用上出現故障或是非正常的情況,只要線上報修完成,OCZ的後勤人員會立即寄出同級同容量的產品,玩家收到新品後,將退回的產品放入隨附的快遞袋中,即可完成保固服務程序,縮短因為裝置故障而導致玩家不便的時間。這不僅僅只是加強售後服務,更是對OCZ自家產品品質的信心。
筆者:對於台灣市場,OCZ目前對於產品線有何規劃?
副總:台灣是一個非常熱愛DIY、且玩家素質相當高的市場,面對市場對於桌機組裝、筆電升級的需求,我們推出了「Vector 180」、「ARC 100」、「Trion 100」三個主要的產品系列。其中「Vector」系列是屬於高階產品,除了一般的2.5吋SSD儲存功能之外,並具備了斷電保護、持續高速讀寫能力,以及極高的IOPS數據,對於有大量資料存取需求的玩家而言,是非常可靠的產品系列;而「Trion 100」系列,則是採用了TLC顆粒、針對大容量的需求所開發的新產品。
至於「ARC 100」系列,則是與Trion系列同級,但採用MLC的產品,目前在市場上非常受到歡迎,最近在供貨上也相對吃緊一些。而在產品設計上,所有系列的厚度均為7mm,除了方便玩家在筆記型電腦升級之外,對於機殼改裝、或是安置在底板、側板的機殼而言,都增加了玩家們改裝的空間與便利性。而在不久後,OCZ也將推出M.2、NVMe相關的產品系列,敬請密切關注。
OCZ製造工廠參觀
經過一個早上的訪問之後,下午筆者隨即與OCZ的行銷人員,前往位於桃園的工廠進行專訪。透過OCZ方面得知,此工廠是與知名封測一線大廠「力成科技」合作,其與OCZ集團母公司Toshiba,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接著筆者將以照片及文字,讓各位玩家們了解SSD的實際生產作業流程,因為SSD的韌體、快閃記憶體顆粒、甚至製造方式,都算是營業相關的機密,比較敏感的部份,筆者將會以文字說明,請各位玩家仔細看下去。
↑ 進入產線之前,需更換上靜電服以及鞋套。
↑ 生產線上機台正在進行SSD的SMT打件,各式機台以軌道連結,完全自動化生產。
↑ 每一站上都有指示牌,說明產線此站進行的工作。
↑ 在PCB板印刷錫膏後,就是SMT表面黏著的工作。打件時,各種零件都以成捲的方式,餵入機台之中。
↑ 打件之後就是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自動光學檢測)作業,機台會檢查打件的元件是否在正確位置、是否有極性相反等問題,如無問題,即前往下個作業。
↑ 回流焊爐,在此剛打好件的SSD,將進行回焊的步驟。
↑ 回焊完畢之後,則是再次進行AOI作業,確保元件與半成品的製作品質(因為AOI機台的電腦螢幕,顯示了PCB的佈線以及被動原件位置,故以馬賽克處理…)
↑ 接著就是自動裝入Tray盤,等待後續作業。
↑ OCZ進行韌體上傳作業使用的平台,數量十分龐大。
↑ 平台上採用了特殊的RAID卡以及治具,將半成品插上治具後,即可利用系統,一次對多組裝置上傳韌體。
↑ 製作好的SSD成品,會以Tray盤的方式保存,等待包裝等流程。
↑ 特別製作的標籤貼合機,可以將標籤精準的貼在SSD正面。
↑ 產線正在包裝Trion系列的SSD,數量非常龐大。
↑ 準備好封箱出貨。
↑ 而在工廠另一邊,則有企業級產品的測試平台。
↑ 非常高階的Z-Drive 6000系列,正在進行驗證流程。
↑ 特殊的企業級SSD測試設備,不是一般人可以用得到的。
專訪後記
透過這一次專訪,親眼見識SSD的製造過程,對於一般玩家而言,應該是相當新奇的體驗。在訪談的過程中,筆者對於OCZ的工廠,也留下相當良好的印象。在各大品牌競相推出產品的同時,「品質」往往是比較難被看見的一環。當然,也非常感謝OCZ美商德可提供這個機會,讓筆者可以進行深度的介紹。不知道各位玩家們看完,是不是對OCZ的印象又加深了呢?受限於篇幅的關係,其實筆者可以介紹的部份相對有限,建議可以上上OCZ的美國官方網站,掌握最新的SSD產品趨勢吧!
美商德可貿易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ocz.com
(02) 8227-3123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