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GeForce GTX 780 DirectCU II顯示卡
每次拿到這種高單價的產物心裡總是會有一種惆悵的感覺,那種感覺有點像是:啊……又朝著我難以想像的領域發展了啊電腦這種東西……除了強還要更強,除了快還
要更快,這種頂級的卡王總是給筆者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畢竟這種超高單價的東西一般人真的是負擔不起的啊!
圖 / 雖然這個GK110不如Titan版的完整,也不滅卡王的威風。
■ 顯卡也進入了ゼロの領域
有看過閃電霹靂車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這個堪稱賽車界新人類的能力,不知道的話請回去重看OVA的ZERO,完全沒聽過閃電霹靂車的小朋友,童年八成不是喜羊羊就是海綿寶寶,總之進入零的領域之後所有的感知器官會變得極度敏銳、可以發掘平時無法查知的誤差或是變化、靈敏度甚至會凌駕在電腦系統之上(儼然就是鋼彈作品中的新人類),為什麼筆者會說顯卡進入了零的領域?因為筆者認為這些效能怪獸儼然已經超越筆者所能感知的範圍,如果不是靠數據來佐證,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他有多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本期電競單元介紹的GTX770 Gaming,當初筆者測試的時候對那樣的效能已經非常滿意了,殊不知後來又來了個780,實在不知道該怎麼下註解所以就只能把零的領域搬出來(我的梗都快用完了),如果再來一張Titan的話,只怕筆者會連天上聖母、基督耶穌都請出來。
圖 / 散熱器解體之後的樣子。
■ 用料強化、散熱強化
在PCB底板靠近電源輸入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華碩再次用上自家主打的DIGI+ VRM ASP1212這個數位化電源控制器都請出來護駕了,其他料件該灑的該上的一個也沒少,可說是精銳盡出的態勢;背板和GTX770 DirectCU的版本相同,施加整片的金屬板,因應散熱器強化增加的重量,又另外再加上了一片金屬側條與後端IO的檔片相連接,不但能加強被動式散熱的效果,更可以有效的阻止板彎的情形發生。這張GTX 780 配屬的DirectCU II散熱器總計有五根熱導管,華碩的做法是將熱導管壓平直接與GPU核心接觸,並且以一個風流+鼓流的複合式風扇對核心區域鎮壓,供電模組的區域除了以導熱膠與散熱片接合外,也由散熱器上的另一個風扇做防守。這組散熱器不管是在遊戲或是3DMARK的測試中對溫度都展現了強大的壓制力,溫度顯少突破攝氏65度的關卡,一方面當然也得歸功於電源管理機制的成功,不過筆者也必須承認筆者測試的環境有點作弊,我是躲在舒適的冷氣房進行,室溫僅25度(本期的GTX770 Gaming也是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測試)。
圖 / 側邊施加一條金屬片連接背板與後端檔板確實達到支撐的效果,我們不用拿竹筷來頂了。
圖 / 直接將銅質熱導管壓平與GPU本體接觸。
■ 除了強,還有什麼可說?
效能完美、溫度控制完美,筆者自己對它也不太好挑出毛病了,催毛求疵一點,如果輸出介面的接頭施加鍍金處理應該更有爽度。GTX 780 DirectCU II並且也能搭配華碩官方的軟體GPU Tweak來進行控制,包括時脈、電壓調整、風扇轉速控制……等等,硬體設計到位,搭配軟體控制更增加了顯卡的可玩性,超頻的幅度筆者就沒有深究了,GTX 780 DirectCU II預設時脈已經在公版GTX780之上,簡單來說都已經是超級賽亞人的等級,我們還需要研究界王拳怎麼打二十倍以上嗎?
圖 / 效能很好很強大。
圖 / 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依然威能(吃我的GK110啦!)。
圖 / FFXIV測試紀錄的平均FPS超過80張,玩起來應該會比GTX770更爽。
圖 / GRID2畫質設定Ultra平均都將近100,這哪來的妖怪。
圖 / 古墓奇兵開啟TressFX秀髮飄逸的效果照樣是順啦!
圖 / 這麼順都快飛天了。
電腦DIY測試平台 |
|
CPU |
Intel Core i7-3770K |
主機板 |
ASUS MAXIMUS V FORMULA |
記憶體 |
Micron Crucial BLS2K8G3D169DS3 |
顯示卡 |
ASUS GeForce GTX 780 DirectCU II |
硬碟 |
WD5000HHTZ |
電源供應器 |
ZIPPY HU2 560W |
作業系統 |
Windows 7 Ultimate SP1 64 Bit |
廠商名稱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網 址 tw.asus.com
聯絡電話 0800-093-456
晶片核心時脈:889MHz Core (Boost Clock:941MHz)
記憶體:GB GDDR5
記憶體介面:384bit
外接電源:8Pin×1+6Pin×1
影像輸出介面:DisplayPort×1、HDMIx1、DVIx2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