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作品張張精彩!Apple 揭曉微距攝影 Shot on iPhone Challenge 最佳照片
今(2022)年年初的幾週內,來自世界各地的 iPhone 攝影在微距攝影 Shot on iPhone Challenge 分享他們拍攝的最佳微距照片,即使是最小的細節,在使用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的圖片中也顯得壯麗。Apple 今日宣佈 10 件獲勝作品,這些作品使全球多元的 iPhone 攝影師社群更加突出亮眼,決賽入圍者來自中國、匈牙利、印度、意大利、西班牙、泰國和美國。他們令人驚豔的攝影作品將在 apple.com、Apple Instagram (@apple) 上展出,並將出現在特定城市的廣告看板。
iPhone 13 Pro 系列配備 iPhone 中最先進的相機系統,使用者首次可以無論走到哪裡,都用隨身攜帶的裝置拍攝清晰、令人驚豔的微距照片——以往只有專業相機設備能實現的攝影技術,現在更多人都能做到。得獎作品顯示微距攝影的美妙之處,在於將平凡化為非凡,放大展現微小事物。攝影作品包括肉眼可能忽略的絕美自然景象照片,例如蜘蛛網上的露珠、狗毛上的雪花、洞穴般的朱槿花,以及被汽水中微小氣泡包圍的草莓。
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 Anand Varma、Apeksha Maker、Peter McKinnon、Paddy Chao、Yik Keat Lee、Arem Duplessis、Billy Sorrentino、Della Huff、Kaiann Drance、Pamela Chen 組成
評審團,評選獲獎作品,並分享他們喜愛這些照片的原因。
微距攝影 Shot on iPhone Challenge — 得獎作品
Guido Cassanelli (@laion.ph) 的作品〈Sea Glass〉(海玻璃)。以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
Guido Cassanelli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作品〈Sea Glass〉(海玻璃)
攝影師表示:「海玻璃歷經成千上萬英里海洋的沖刷,到達世界各地的海岸。我在海灘上散步,欣賞美麗的日落,決定收集一些小海玻璃片,嘗試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攝影。 中間那一個看起來像是內部正發生什麼奇妙的事——它長得像琥珀。我真的很喜歡那種質地。」
「頂尖的攝影作品能讓你感覺身歷其境。Guido Cassanelli 拍攝的美麗照片既空靈,又超凡脫俗且神秘。 以 iPhone 微距鏡頭清晰拍攝,而成品具有無限的廣闊空間和規模感。迷幻的色彩組合,呈現無須多言的絕美。」— Billy Sorrentino
「運用微距攝影功能,可以將小世界放大。這個作品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老實說,我甚至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物質,但混沌中的對稱性,加上多種鮮豔色彩,使得這件作品超級有魅力。」— Yik Keat Lee
Marco Colletta (@marcolletta.1) 的作品〈The Cave〉(朱槿花)。以 iPhone 13 Pro 拍攝。
Marco Colletta (義大利 Taranto) 作品〈The Cave〉(朱槿花)
攝影師表示:「花瓣的包圍形狀,加上濃重的陰影,讓我聯想到深邃、亟待探索的洞穴;我的攝影視角維持在花朵內部,希望朱槿花的自然構圖能夠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它局部的美麗。我得知微距攝影模式時,就覺得這是我期待 iPhone 13 Pro 的超酷新功能之一。當我開始探索它的可能性,就真的開始喜愛這個功能了。 我發現它能將幾乎所有看到的東西都變成與現實樣貌不同的抽象主題。這個功能確實激發了我的想像力。」
「這張照片豐富的質地和色彩使其脫穎而出,前景的柔焦是吸引觀賞者的絕妙構圖元素。」— Della Huff
「以微距從側面拍攝一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時候必須要考慮到背景是否會造成畫面混亂。我喜歡這張作品的構圖,使花苞備受花瓣所包覆且待放的感覺,光影與氛圍也使其有種靜謐感。」— Paddy Chao
Prajwal Chougule (@prajwal.photos) 的作品〈Art in Nature〉(蜘蛛網)。以 iPhone 13 Pro 拍攝。
Prajwal Chougule (印度 Kolhapur, Maharashtra) 作品〈Art in Nature〉(蜘蛛網)
攝影師表示:「我愛好大自然,喜歡帶著我的 iPhone 13 Pro 清晨散步。『黃金時段』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時刻,也是攝影師的樂趣所在。蜘蛛網上的露珠引起我的注意,乾燥的蜘蛛絲彷彿一條項鍊,上面的露珠像珍珠一樣閃閃發光,讓我倍感驚豔。感覺就像大自然畫布上的一件藝術品。」
「一個簡潔,生動,而美麗的攝影作品實例。水滴創造這些華麗的小珍珠,呈現出蜘蛛網的交織形狀。簡直嘆為觀止。」— Arem Duplessis
「這張照片完美得簡直像是一幅插畫。非常詳細地捕捉到蜘蛛網上排列整齊的露珠。這是大多數人會忽略的身邊事物。水滴帶有某種和諧;乍看之下,觀賞者可能會對照片主題有所錯覺。iPhone 聚焦如此精細的細節,表現非常出色,照片中幾乎沒有明確的背景。」— Apeksha Maker
Daniel Olah (@danesduet) 的作品〈A Drop of Freedom〉(百合花)。以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
Daniel Olah (匈牙利布達佩斯) 作品〈A Drop of Freedom〉(百合花)
攝影師表示:「我的目標是突顯與百合相較之下的微小水滴。我運用聚光燈拍攝深色背景中的百合花。我喜歡花的形狀;較低的花瓣有助於將焦點集中在中間部分,不僅突顯水滴,也突顯雄蕊。儘管如此,這張照片有一種朝著構圖欣快感發展的節奏。」
「這張照片讓人聯想到荷蘭大師的花卉畫作。背景勾勒出花朵的美麗,使得耀眼的紅色、綠色和藍色與濃郁的黑色相映成趣。中心反射光線的水滴很可能被想像為一滴眼淚,因為這張照片會誘發觀者的情緒。」— Arem Duplessis
「我很喜歡它簡潔的畫面。中心的水滴是個明顯的焦點;而且,我真的很喜歡植物邊緣乾淨的呈現。以如此貼近的拍攝手法而言,邊緣和偽影非常少。黑色背景給人一種非常高級的美術感,老實說,就好像是人們願意付很多錢購買的作品。」— Peter McKinnon
Trevor Collins (@trevor.photos) 以 iPhone 13 Pro 拍攝的〈Leaf Illumination〉(琴葉榕)。
Trevor Collins (美國波士頓) 作品〈Leaf Illumination〉(琴葉榕)
攝影師表示:「這一次是在黃金時段,陽光直接照進我的窗戶,照亮每片葉子上的所有微小細胞。拍攝的葉子來自我桌子上一株琴葉榕,我整天都會看到它。」
「誰知道一片普通的葉子可以如此錯綜複雜?簡單的背光揭示這個容易被忽視的隱藏小世界,其中充滿結構和連結,非常了不起。」— Anand Varma
「我這麼喜歡這件作品的原因是它明顯的層次感。此處用 iPhone 創造出的景深非常清楚的展示出焦點,且以絕佳方式示範軟體完全隔離前景、使背景模糊的出色表現。計算景深的完美範例。」— Peter McKinnon
Ashley Lee (@ashley.photo) 的作品〈Strawberry in Soda〉(草莓) 。以 iPhone 13 Pro 拍攝。
Ashley Lee (美國舊金山) 作品〈Strawberry in Soda〉(草莓)
攝影師表示:「運用攝影將日常物品變成更不平凡,總是個有趣的益智遊戲,激發我的創造力。拍攝這張照片時,我使用在廚房冰箱裡找到的兩件物品:一個草莓、一罐汽水。我在廚房檯面上放了一個透明花瓶,把汽水倒進花瓶裡,用一張黑紙當背景。然後我把草莓放在裝了汽水的花瓶裡,等待一會。慢慢的,草莓的表面開始出現氣泡,質地完全改變。我對微距攝影能捕捉到的細節程度感到驚豔,我可以看到汽水在草莓表面形成的一個個氣泡。我選擇草莓作為主題,因為我喜歡明亮的紅色在黑色背景中突顯出來。鮮明對比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草莓還有上面的氣泡,使草莓看起來像是漂浮在太空中。」
「我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時驚豔不已。動感的清晰度和草莓的明亮真是令人愉悅。」— Kaiann Drance
「攝影師找到一種使用微距攝影的創意方法,給了小小草莓的複雜質地一個舞台。我喜歡這張照片在氣泡最多時捕捉到氣泡的能量。」— Pamela Chen
Abhik Mondal (@abhik_mondal_photos) 作品〈Volcanic Lava〉(向日葵)。以 iPhone 13 Pro 拍攝。
Abhik Mondal (美國紐澤西 New Milford) 作品〈Volcanic Lava〉(向日葵)
攝影師表示:「12 月購買新的 iPhone 13 Pro 後,我對它的微距攝影功能感到驚豔,並開始拍攝各種物體,包括花卉、昆蟲、植物等。有一天,我例行性晚間散步時,去了一家雜貨店,在那裡看到一束鮮花。 這朵美麗的向日葵以其錯綜複雜的細節引起我的注意,包括從中心到花瓣邊緣的對比色。我立刻決定把花束帶回家,記錄下它的美麗。」
「植物和花卉攝影是微距攝影的基礎,而 Abhik Mondal 的向日葵則是 iPhone 強大功能的絕妙示範。花瓣將觀者視線引導至萬花筒般的圓盤花和種子。對比度、紋理和聰明的構圖是這件作品脫穎而出的關鍵。」— Billy Sorrentino
「看著這張照片,我感覺世界就是一個可以自由揮灑的舞台;這張微距攝影作品中的紋理數量確實令人驚豔,使用三分法則來構圖也相當了不起,可以讓觀者思考構圖之外有些什麼。這朵花的視覺效果深深吸引著我。」— Yik Keat Lee
Tom Reeves (@tomreevesphoto) 的作品〈Honeycomb〉(雪花),以 iPhone 13 Pro 拍攝。
Tom Reeves (美國紐約市) 作品〈Honeycomb〉(雪花)
攝影師表示:「這張照片是今年冬天早上和我們的小狗散步時,在曼哈頓河濱公園旁拍攝的。當她看到她的第一場雪而驚喜,我捕捉到這片小雪花落在她蜂蜜色濃密捲髮之間時的短暫晶格。」
「這張照片真是栩栩如生。你幾乎可以感受到帶來這些雪花的凜冽冬風,盡顯它們最坦率和未融化的美麗。攝影師捕捉到如此細膩、充滿故事的細節,富有動感和生命力。」— Pamela Chen
「這是真的雪花嗎,還是小珠寶裝扮而成的?微距攝影優雅地捕捉雪花細節,一縷縷毛髮看起來像是經紡織的金子。」— Kaiann Drance
Jirasak Panpiansin (@joez19) 的作品〈Hidden Gem〉(露珠)。以 13 Pro Max 拍攝。
Jirasak Panpiansin (泰國 Chaiyaphum 市) 作品〈Hidden Gem〉(露珠)
攝影師表示:「熱帶風暴過後,這顆微光閃閃的液態寶石巧妙地依偎在一片葉子底部,人眼幾乎察覺不到。然而,它真正的光彩透過 iPhone 鏡頭閃耀光芒。近距離看時,它以強烈的清晰度閃閃發光,捕捉來自初升太陽的光線,並放大下方葉脈的複雜自然幾何形狀。這是大自然縮影:一個美麗而神奇的世界,以微小低調的方式存在者。」
「多麼引人入勝的照片。我喜歡它柔軟的紋理和飽滿的綠色,水滴中的反射和放大效果真的很吸引觀者目光。」— Della Huff
「我喜歡這張圖片中的多種光線,照亮葉子的表面紋理,同時顯示出它的內部結構。對我來說,成功的照片就是促使觀者眼睛不斷流連探索的照片。這張照片完美做到這一點。」— Anand Varma
Hojisan (@hojisan_ins) 的作品〈The Final Bloom〉(鬱金香)。以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
Hojisan (中國重慶) 的作品〈The Final Bloom〉(鬱金香)
攝影師表示:「這張照片是我 3 歲的兒子發現家裡鬱金香開花時,我拍下的。我和兒子一起欣賞這朵花,並拿出我的 iPhone,試著捕捉太陽碰觸花朵那一刻,在花瓣形成完美陰影。 我將 iPhone 靠近花朵時,它會自動開啟微距模式,將花瓣的細節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會兒過後,一陣風把花瓣吹走了。雖然花期很短,但我捕捉到了鬱金香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這是大自然的饋贈。」
「這張照片媲美繪畫作品。立刻抓住我注意力的是 iPhone 的高動態範圍,可以順暢地平衡刺眼與柔和的光線。 花瓣中有一種美麗的和諧,使它如此抽象。 從遠處看,觀者難以辨認照片主題。 Hojisan 在惡劣的天氣使用 iPhone 的曝光設定,妥善平衡背景。 清晰呈現花瓣上的漸層色和細線,使這件作品更加完善。」— Apeksha Maker
「Hojisan 照片的不對稱構圖和完形很漂亮。負空間的刻意抽象效果、多彩的紋理和形式,皆相當引人注目。」— Billy Sorrentino
拍照小訣竅分享!
iPhone 13 Pro 與 iPhone 13 Pro Max 的先進相機系統配備全新超廣角、廣角、望遠相機,皆由 Apple 設計的 A15 仿生晶片無與倫比的效能驅動。新的超廣角相機具有較一般寬許多的 ƒ/1.8 光圈,為低光源環境攝影帶來 92% 的改善,提升影像亮度與銳利度。全新鏡頭設計、iPhone 超廣角相機首次採用的自動對焦功能以及先進的軟體,讓使用者能夠捕捉精彩的微距照片和影片,使拍攝對象看起來比實際更大。
以下幾項訣竅,提供給受到啟發,想自行拍攝微距作品的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使用者:
- 將主要焦點放在畫面中心附近,因為這是在 iPhone 上進行微距拍攝時最清晰的焦點所在。
- 需要時,可點擊取景器中特定區域以設置特定的對焦點。
- 以 .5x 拍攝捕捉超廣角視野,或嘗試以 1x 拍攝取得較為緊密的取景——當你靠近景物時,iPhone 會自動切換相機,同時維持 1x 取景。
若需了解 iPhone 相機功能和更多 iPhone 攝影技巧,請至
此頁面。
世界各地的 Apple 零售店都提供免費 Today at Apple 教育課程,旨在啟發靈感,讓人們運用他們喜愛的產品進一步發揮創造力。
致敬此挑戰賽,Billy Sorrentino、Della Huff 和 Pamela Chen 將與紐約市 Apple Fifth Avenue 的顧客一起討論微距攝影藝術,他們將分享使用 iPhone 創造引人注目視覺效果的技巧。除了與專家對話,參與者將學習技巧並動手體驗在 iPhone 13 Pro 上拍攝微距照片。顧客可以至
apple.com/today 報名參加當地課程。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