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在關注Surface與Macbook新規格的同時…
相信各位讀者在這一兩天,無論是微軟的Surface Studio還是蘋果的MacBook Pro,都隨著各項新功能、新規格的發表,被震撼得體無完膚,相信不用筆者介紹都可以略懂一二。雖然Surface、MacBook無論怎麼改款,都跟DIY扯不上甚麼關係,但筆者在這想跟各位分享的是,這次兩大龍頭新機種的在規格底下,真正的含意。
↑ 全新一體機Surface Studio,完美詮釋藝術創作的完美平台。
↑ 全新設計的MacBook Pro,完美詮釋行動創作的移動基地。
首先,針對微軟Surface Studio,其一體機的規格很強,筆者就不在這裡一一詳述,但最重要的焦點在於,Surface Studio採用了一塊全新3:2比例的28吋螢幕,這塊28吋的顯示屏幕其解析度高達4500 x 3000,雖然解析度跟iMac的5K螢幕比還有一小段差距,但針對實際使用上來說,已然足夠,尤其是在顏色上支持DCI-P3 色域,也就是與蘋果旗下新系列產品皆搭配的廣色域螢幕相同色域,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強化為10點觸控螢幕,搭配Surface Pen與全新的旋鈕配件Surface Dial,完美地為”平面”創作者製造了一個全新的創作平台,相信這就不用筆者另外多說,即便是在高規格搭配高價位的情況下,還是會有大量的創作者跳入這個唯美的大坑。
↑ 由webkit製作的DCI-P3 色域圖片,如顯示屏幕支持DCI-P3 色域,可在圖中看到另外的LOGO。(圖片來源:https://webkit.org/blog/6682/improving-color-on-the-web/)
↑ 針對多人開會使用的10點觸控螢幕。
↑ Surface Pen與全新的旋鈕配件Surface Dial,兩者巧妙的搭配出最佳創作平台。
在前面有提到,Surface Studio最驚豔的焦點在於那塊28吋的超高解析度觸控螢幕,其3:2的比例,雖然早在2014年Surface Pro 3就將螢幕改成3:2,但這是第一次將3:2比例放在桌機上,並且將解析度拉到比4K還要再精細的4.5K x 3K,而3:2這個比例也剛剛正是35mm底片的比例(36 x 24 mm),因此才會在前面特別強調”平面”創作者,簡單的說就是可以將一整張照片放在螢幕上而不會有其他空白處,並且搭配Surface Pen與Surface Dial,無論是在照片的處理上、平面的創作上都有著極強大的發揮空間。
↑ 全片幅相機與35mm底片使用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 36 x 24 mm (3:2),往下為APS片幅,往上則為中片幅所使用大小。(圖片來源:https://de.wikipedia.org/wiki/Aufnahmeformat)
而其4.5K x 3K的解析度也是大有學問,官方給出的螢幕PPI (Pixels Per Inch 每英吋像素)雖然只有192,但卻是相當足夠的,如果真的要用數據來支持這項說法的話,我們可以在此細算。
↑ 大家都有做過的視力檢查表,而正常人眼的辨識度即為在距離6m處可以辨識1.75mm的長度(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sual_acuity)
人眼的理論解析度約為1m處可以辨別0.292mm的長度,也就是說在1m處放置一個螢幕則解析度高於25. (https://pragermetis.com/) 4cm/0.292mm=87ppi,即可超越人眼解析度,基於此數據下,當年iPhone 4主打的Retina螢幕 (PPI=326),在手機正常使用狀況下約為25cm~30cm的狀況下,其人眼可辨識最精細的PPI為87*(100/25~100/30)=290~348 PPI,因此Retina螢幕被稱作為超越人眼解析度的顯示屏幕。
重新回到Surface Studio所搭載的4.5K x 3K螢幕,對於藝術創作者手繪的習慣,大約可以粗抓使用距離為50-60cm,因此螢幕所需要的PPI為87*(100/50~100/60)=145~174 PPI,而官方給出的數據為192 PPI即高於此數據,即使將使用距離拉近至45CM也僅僅剛好落在193 PPI,因此在不近於45CM的使用距離下,192 PPI螢幕是已經超越人眼可辨識的解析度。
↑ 對於視力極好的人來說50-60的使用距離可以得到最佳解析度。
題外話,同理可以推算,依據使用習慣的差異去選擇螢幕,今天如果是要選擇一個固定位置的電腦螢幕,抓60~80CM的使用距離下 (多數電腦桌深度),螢幕的PPI大約需要在87*(100/60~100/80)=108~145 PPI,因此假若是要使用FHD的螢幕則需要2202.9/(108~145)=20.4~15.2吋左右的螢幕就可以了 (在這預設的FHD螢幕皆為多數支持的1920 x 1080,則對角像素則為2202.9),假若是要使用4K螢幕的話 (同理預設為3840 x 2160),則需要選4405.8/(108~145)=40.8~30.4吋螢幕。而此數據正好也可以分析接下來新一代的MacBook Pro身上。
↑ 雖然說Surface Studio針對了平面設計者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平台,但其實對於影像創作者來說,28吋3:2螢幕卻可以帶來額外的效果。( 同時將兩台28吋16:9與3:2的螢幕來做比較,將16:9的螢幕長設為16a、寬設為9a,則使用面積為144a^2,而利用簡單的畢氏定理,(16a)^2+(9a)^2=28^2,因此得到使用面積為335平方英吋,同理可以推論28吋3:2螢幕的使用面積為361.85平方英吋,即是同樣28吋的螢幕3:2卻多出了近27平方英吋可使用,而這對於影像創作者來說,卻恰恰好是極佳的工作環境。)
要說緊接著微軟發表會之後的MacBook發表會也行,要說被微軟搶先發表新機種的發表會也行,總之新一代的MacBook Pro也在Surface Studio現身的隔天,再度驚艷所有人的眼睛,當然,其強大的規格筆者就不在這邊一一詳述,本次發表會最重要的焦點在於新設計的Touch Bar。
↑ 全新一代的MacBook Pro,即使在沒有變更解析度的情況下,還是將螢幕升級為支持DCI-P3 色域的廣色域螢幕,也是Mac第一台廣色域螢幕筆電。
雖然Mac系列產品還沒有出現、未來也可能不會出現觸控螢幕,但對於使用上的觸控介面蘋果卻另外設計了許多巧思,從以前的觸控板配合上各種手勢的運用就可窺一二,然而觸控板的使用還是沒有辦法讓沒有觸控螢幕的MacBook更進一步的貼近使用者,因此才會在這次的設計中加入了Touch Bar,並且一併解決了MacBook按鍵短缺的問題。
全新的Touch Bar,其實要說實在一點就是一個小型的觸控OLED螢幕,即使Mac系列產品沒有機會出現觸控螢幕,但可以出現小型的觸控螢幕去取代這項功能,畢竟,當觸控螢幕使用時,其實有很多畫面是會被自己的操作所擋住的,因此在MacBook已經在便攜上有了最佳選擇的尺寸同時,當然不希望畫面在被操作上綁架,因此把很多的快捷鍵因應不同的使用去有了全新的變化,這也是Touch Bar所帶給使用者的。
↑ 全新設計的OLED Touch Bar,無論是用在快捷的選取、時間軸的推移、顏色的掌握等等,都有著非常絕妙的搭配,就好比在《會計師》裡那最後一塊拼圖似的,讓MacBook Pro成為最佳的移動基地。
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螢幕大小,這次MacBook Pro同樣推出了13吋與15吋兩種版本,同樣的針對人眼可辨識的解析度去換算,筆電的使用距離我們可以抓40~50CM,換算出來解析度是174~217.5 PPI左右,而13吋與15吋MacBook Pro從2012年推出的Retina Display開始,就是不動如山的227與220 PPI,這也是為何MacBook Pro的螢幕解析度維持不變的原因。
↑ 重新設計的揚聲器,讓行動影音更強化,並搭配使用面積增加一倍的觸控板,將視覺、聽覺、觸覺三位一體的使用體驗再往上提升。
在看完兩大龍頭新產品的同時,新產品在觸控操作上所可以帶來的便利性上有著不同的見解,但即使觸控螢幕與否的分歧上,針對人眼解析度的部分卻是有著相同的意見,即是在最舒服的使用距離上,可以達到最佳的視覺解析度,這即是兩大龍頭不動如山的共同詮釋,而至於觸控設計的部分,就交給實際使用的消費者去選擇吧!
臉書留言